2019年9月15日 星期日

20190820 一花一草 羅氏鹽膚木

一花一草
羅氏鹽膚木

民諺曰:紅果不甜紅果咸,惹人驚奇成食鹽。

羅氏鹽膚木以前福佬人稱它為「埔鹽仔」、魯凱語「bus」、排灣語「vus 」

植株嫩心可當野菜吃  紫紅色的嫩葉以熱水煮沸加以酌味  據說極為可口

其果核外佈有薄鹽是其名的由來  也是以往原住民野外的鹽分來源

魯凱族人更將羅氏鹽膚木應用在打獵上  將它製成木炭粉後  加水煮熱  放入硝酸及硫磺

等煮至黏稠狀後即是獵槍的火藥粉材料(這樣教會不會被捉去關啊)

羅氏鹽膚木小枝被有褐色柔毛  其枝條上會寄生一種蟲癭  其蟲癭就是所謂中藥的「五倍子」



五倍子是倍蚜蟲寄生在寄主漆樹科(Anacardiaceae)植物葉組織內形成的蟲癭長大而成的

由於五倍子蚜蟲幾乎只寄生在羅氏鹽膚木上

在中國又稱為「五倍子樹」 五倍子富含單寧主要行於中藥上

腦海裡打開記憶  年多前第一次在高雄原生植物園初次見到這種植物  一臉狐疑望著名牌上的名字

那時候對野外林地的植物並不是很懂  只能從公園、植物園或是展覽去認識一些植物

然後一路延伸到野外  非本科系出生、起步又晚等因素

於是開始從行腳當中去發掘植物  也一點一滴的記憶起植物本身對於台灣與人民的影響

想說的是  生活中這種不經意的認識和知識  實質上的收穫是件奇妙而美好的回憶

中名-羅氏鹽膚木

學名-Rhus semialata Murr. var. roxburghiana DC.

英名-Roxburgh Sumac

別名-埔鹽、山埔鹽、山鹽青、埔鹽仔、鹽東仔、台灣鹽麩子

科別-漆樹科(Anacardiaceae)

屬別-漆樹屬(Rhus)

花期-8月~10月

果期-9月~11月

原產地-台灣

亦分布-中國大陸、日本及韓國

分布-全省中、低海拔山麓叢林內  向陽開闊地十分常見

用途-代鹽、園景樹、誘鳥樹、食用(嫩葉)、藥用

拍攝地點-台中市大坑4號步道

特性

落葉小喬木  株高3~8公尺  木質輕且具彈性  小枝被有褐色柔毛

一回奇數羽狀複葉  小葉9~17對  紙質  無柄  側小葉對生

卵狀披針形  長10~15公分  寬3~4公分  先端銳尖或鈍  鋸齒緣

雌雄異株  圓錐花序頂生  小花密集開放  徑約0.2公分  花萼5  花瓣5  黃白色  雄蕊5  柱頭3裂

核果扁球形  徑約0.5公分  熟時橙紅色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